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教动态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6-07-18 15:35:52 作者: 阅读次数:

 

一、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神经电图)、诱发电位等项目检测人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二、主要用途划分

1.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

2.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

三、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

神经内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神经外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骨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内分泌科:肌电图/诱发电位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图形/闪光诱发电位)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CNVP50

儿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听觉/视觉诱发电位)

疼痛康复理疗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CNVP50

四、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

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五、肌电图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NCV(神经传导)临床应用:对了解病变程度、病变(位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丛干、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定位及范围,鉴别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受损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F-波临床应用:可反映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协助多种周围神经病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糖尿病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神经丛及神经根病变和神经嵌压综合症的定位及疗效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及多发性硬化。

H反射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性、中脑以下中枢神经系统及近段周围神经(格林-巴利综合症、酒精性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6C7 L5S1 神经根压迫性)损害有早期诊断意义。

(一)肌电图适应症

1. 前角细胞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脊髓空洞症;

2. 神经根与神经丛病变;

3.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多发性周围、炎性和感染性、营养性或中毒性;

4.与内科疾病相关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与肾衰、肝病及肺病相关的、甲状腺和垂体疾病、血液病、肿瘤病变致神经病、与结缔组织病关联的神经病、危重病多发性神经病、营养缺乏和中毒性神经病;

5. 单神经病和神经嵌压综合症;

6. 多发性硬化等。

(二)诱发电位适应症

1. BAEP(听觉诱发电位)主要用于:

耳科中测听(小儿听力筛查、功能性与器质性耳聋)、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外周听神经病、听神经瘤、脑干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遗传代谢性及变性疾病,延髓空洞症),慢性病毒感染及脑膜炎、脑炎、癫痫、耳鸣、脑振荡后遗症、癔聋及诈聋、昏迷与脑死亡、肝性脑病,慢性肾功衰、糖尿病、酗酒吸烟者及麻醉。

2. PRVEP(视觉诱发电位)常用于:

检测亚临床病灶和确定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多系统疾病;在某些特定神经系统疾病中追踪病情变化与观测疗效提供客观指标;在不同疾病中发现新的病理生理异常;眼科学中应用: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通路病变、弥散性神经病变(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病、Vit B12 / E 缺乏、中毒性视神经病、神经梅毒、阿尔茨海默病等)、脑肿瘤、脑梗塞、偏头痛、癫痫、癔症与诈盲、视觉功能客观检查、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病。

3. SLSEP(体感诱发电位)常用于:

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外伤及嵌压综合症、臂丛与颈神经根病损)、脊髓病损(空洞症、肿瘤及外伤)、脑干与大脑半球病损(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遗传变性病变、营养代谢性与感染性病变、昏迷和脑死亡、皮层发育不良)。

4.ERP(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症、慢性疼痛等。

六、肌电图/诱发电位禁忌症:

1.安装起搏器、金属心导管患者;

2.开发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支架固定;

3.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者);

4.有传染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意识不清、无法配合者。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2016-07-18 浏览:

 

一、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神经电图)、诱发电位等项目检测人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二、主要用途划分

1.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

2.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

三、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

神经内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神经外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骨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内分泌科:肌电图/诱发电位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图形/闪光诱发电位)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CNVP50

儿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听觉/视觉诱发电位)

疼痛康复理疗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MMNP300CNVP50

四、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

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五、肌电图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NCV(神经传导)临床应用:对了解病变程度、病变(位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丛干、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定位及范围,鉴别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受损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F-波临床应用:可反映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协助多种周围神经病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糖尿病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神经丛及神经根病变和神经嵌压综合症的定位及疗效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及多发性硬化。

H反射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性、中脑以下中枢神经系统及近段周围神经(格林-巴利综合症、酒精性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6C7 L5S1 神经根压迫性)损害有早期诊断意义。

(一)肌电图适应症

1. 前角细胞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脊髓空洞症;

2. 神经根与神经丛病变;

3.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多发性周围、炎性和感染性、营养性或中毒性;

4.与内科疾病相关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与肾衰、肝病及肺病相关的、甲状腺和垂体疾病、血液病、肿瘤病变致神经病、与结缔组织病关联的神经病、危重病多发性神经病、营养缺乏和中毒性神经病;

5. 单神经病和神经嵌压综合症;

6. 多发性硬化等。

(二)诱发电位适应症

1. BAEP(听觉诱发电位)主要用于:

耳科中测听(小儿听力筛查、功能性与器质性耳聋)、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外周听神经病、听神经瘤、脑干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遗传代谢性及变性疾病,延髓空洞症),慢性病毒感染及脑膜炎、脑炎、癫痫、耳鸣、脑振荡后遗症、癔聋及诈聋、昏迷与脑死亡、肝性脑病,慢性肾功衰、糖尿病、酗酒吸烟者及麻醉。

2. PRVEP(视觉诱发电位)常用于:

检测亚临床病灶和确定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多系统疾病;在某些特定神经系统疾病中追踪病情变化与观测疗效提供客观指标;在不同疾病中发现新的病理生理异常;眼科学中应用: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通路病变、弥散性神经病变(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病、Vit B12 / E 缺乏、中毒性视神经病、神经梅毒、阿尔茨海默病等)、脑肿瘤、脑梗塞、偏头痛、癫痫、癔症与诈盲、视觉功能客观检查、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病。

3. SLSEP(体感诱发电位)常用于:

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外伤及嵌压综合症、臂丛与颈神经根病损)、脊髓病损(空洞症、肿瘤及外伤)、脑干与大脑半球病损(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遗传变性病变、营养代谢性与感染性病变、昏迷和脑死亡、皮层发育不良)。

4.ERP(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症、慢性疼痛等。

六、肌电图/诱发电位禁忌症:

1.安装起搏器、金属心导管患者;

2.开发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支架固定;

3.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者);

4.有传染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意识不清、无法配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