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 麻醉手术科

我院麻醉科引进新设备——麻醉深度监护仪

发布时间:2018-01-09 16:16:10 作者: 麻醉科 李扬 阅读次数:

           日麻醉科仪器设备大家庭迎来新成员——麻醉深度监护仪。

 

      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镇静催眠、记忆缺失、镇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因素,并历经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程度的术中刺激对麻醉药物反应性亦不同。麻醉药物用量不足造成的麻醉深度过浅,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知晓和体动等不良反应,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麻醉药物过量造成的麻醉过深则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内的生命器官功能出现严重抑制,缺血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脑功能损伤,危及生命。因此,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如何准确判断患者麻醉程度的深浅?我院麻醉科引进的麻醉深度监测仪,给麻醉医师装上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麻醉医师通过麻醉深度监测这种新方法,记录和显示患者麻醉前后的脑电图(EEG)信号,利用微机处理系统,将脑电信号形成量化指标,使用0-100麻醉深度(CSI)指数,反映从清醒到深度麻醉的全过程。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处于清醒、镇静、浅麻醉、深麻醉及脑电活动消失等状态,使用简便、直观,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在麻醉手术还没开始时,麻醉医师预先在患者额头贴上三个监测电极,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后就开始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即麻醉深度)。这种状态以彩色数据及图像的方式显示于显示器上,不仅非常清楚的指示患者的麻醉深度,而且能很好的预测患者麻醉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有效的解决全身麻醉“睡眠”较深或者较浅的问题,具有监测费用较低、可防止术中知晓、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变化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手术时间长,及老年患者的全身麻醉,增加了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

我院麻醉科引进新设备——麻醉深度监护仪

2018-01-09 麻醉科 李扬 浏览:

           日麻醉科仪器设备大家庭迎来新成员——麻醉深度监护仪。

 

      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镇静催眠、记忆缺失、镇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因素,并历经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程度的术中刺激对麻醉药物反应性亦不同。麻醉药物用量不足造成的麻醉深度过浅,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知晓和体动等不良反应,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麻醉药物过量造成的麻醉过深则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内的生命器官功能出现严重抑制,缺血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脑功能损伤,危及生命。因此,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如何准确判断患者麻醉程度的深浅?我院麻醉科引进的麻醉深度监测仪,给麻醉医师装上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麻醉医师通过麻醉深度监测这种新方法,记录和显示患者麻醉前后的脑电图(EEG)信号,利用微机处理系统,将脑电信号形成量化指标,使用0-100麻醉深度(CSI)指数,反映从清醒到深度麻醉的全过程。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处于清醒、镇静、浅麻醉、深麻醉及脑电活动消失等状态,使用简便、直观,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在麻醉手术还没开始时,麻醉医师预先在患者额头贴上三个监测电极,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后就开始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即麻醉深度)。这种状态以彩色数据及图像的方式显示于显示器上,不仅非常清楚的指示患者的麻醉深度,而且能很好的预测患者麻醉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有效的解决全身麻醉“睡眠”较深或者较浅的问题,具有监测费用较低、可防止术中知晓、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变化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手术时间长,及老年患者的全身麻醉,增加了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